多年前曾經去上過一次麵包課,老師當然很會做麵包,但是他講解的方式比較適合那些家裡已經買了攪拌機而且做過很多次的人,總覺得有很多地方聽不懂(而這隻老鼠自認理解力不是太差...),後來他告訴我們要用白油炸咖哩麵包才會酥脆的時候,這隻老鼠當下判斷這個課不用再上第二期。
白油是用「某種植物油」氫化後的固體油,實際上就是反式脂肪。我們之所以會去上烘焙課,就是希望吃到更健康更好的東西,為什麼會鼓勵學生使用這種油來做炸物?
BTW,美國料理節目Ma●●●● Ch●●用白油(shortening)來炸甜甜圈的時候,這隻老鼠對美國飲食問題有了更新一層的體認......
之後這隻老鼠很多年都沒再去上烹飪課程,除了師資的問題以外,還有工具的問題。網路上做麵包的人若沒有麵包機,就有攪拌機。這隻老鼠的同事們在去年食安風暴前後紛紛購入麵包機,本想跟著買一台來做,但它的內膽有塗層,這隻龜毛的老鼠始終下不了手。至於攪拌機,因為很占空間,也遲遲沒有購入。
原本在考慮要不要買攪拌機,去迪化街報了麵包課程,沒想到老師教的是手揉麵包,讓這隻老鼠大為驚喜。
總之,家裡又多了幾樣新玩意,同時開始養酸種。
之前試做過上課教的麵包,第一次有成功,第二次很失敗。這是第三次,也是拿到發酵用保麗龍箱後第一次做麵包(沒有藉口了),做的是鼠家最常吃的吐司麵包。雖然很多人認為這種有高油高糖的麵包不好,不過在根治飲食中,澱粉和糖是同類,而奶油是好東西,所以這隻老鼠倒不認為這有什麼問題。
總之,來記錄一下。
配方是依照上課講義來做,但有兩處更動:
(1) 使用T65粉。
(2) 液體改成牛奶(義美鮮奶一罐大約是240g,家裡不喝鮮奶,所以放兩罐,少的部分用水來補),總量下修到540g。
3/22記錄:
酸種是禮拜四餵過後直接進冰箱,禮拜六下午拿出來,晚上11:00餵第二次,禮拜天早上6:00(7小時)狀況良好,先放回冰箱,有事出門,大約是14:00開始做麵包。用量有點不足(少10g左右)。後來發酵狀況不好應該和酸種不是室溫最佳狀態(而且太冰)以及量不夠有點關係。
T65之前用水來和很黏,這次用牛奶(室溫21度,牛奶溫度調到28度左右,但沒有考慮到酸種的溫度很低,應該再調高一點),揉7分鐘,狀態很好,但揉完後又忘記加奶油...第一次發酵雖然有發酵箱但不甚順利,發酵一個半小時後發現忘記加奶油,由於第一次發酵還沒有完成(手指孔會回縮),所以決定把奶油補進去,繼續發酵一小時左右。因為時間太晚,所以雖然指孔還是會回縮,但體積有長大到目視大約兩倍,所以決定分割滾圓,進行第二次發酵(30分)。入模後的第三次發酵大約是1小時,因為家裡的模具好像比教室的高(但烤箱高度比較矮),所以是在大約7-8分滿的時候進烤箱。烤大約10分鐘後表皮就開始焦了,之後溫度下調到220度,蓋了錫箔紙,但最後還是有點太黑。
之後要更注意酸種的溫度才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