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2007

老鼠選書 002 4%的人毫無良知,我該怎麼辦?


原名:The Sociopath Next Door
作者:Martha Stout
譯者:陳雅汝
出版:商周出版


這本書是今年年初入手的,簡單來說,它的中心主旨就是那個鳥到不行的中文書名──4%的人毫無良知,我該怎麼辦?

這幾年來,無論是電視電影還是小說,都越來越喜歡使用連續殺人狂這樣的題材,所以多數人對所謂「反社會人格」(sociopath)的認知也一直都和「連續殺人狂」畫上等號,反而不會去注意到在自己的生活周遭出現的反社會人格者。這本書基本上是在提醒大家:其實反社會人格者十分常見,可能就住在你家隔壁,而且他們大多數都不是殺人凶手,他可能會把你逼到抓狂,逼到發瘋,讓你去自殺,但是人不一定他殺的。

這本書裡有個很有趣的心理實驗,是某友S氏強力推薦的。這個實驗是在一九六○年代初期,由Stanley Milgram所設計的,他讓兩個人一起參加一項表面上在研究「學習過程中懲罰的效果」的心理實驗,然後讓一個人扮演學生,一個人扮演老師,學生要背一整排由兩個英文字所組成的詞組,之後由老師出題考試,如果學生弄錯了,老師就會電擊他,而電擊的強度會越來越高。在真正的實驗中,扮演「學生」的人是這個實驗的一部分,他負責「表演」受到電擊的樣子,不過這些受試的「老師」並不知情。

這項心理實驗的結果發現,即使「學生」大喊求饒,大多數的「老師」都會在主持實驗的人冷靜的堅持下繼續按下電擊按鈕。也就是說,只要這個命令來自一個「權威」(主持實驗的人),服從權威的人就會產生想法上的調整,認為自己不必為自己的行為負起道德責任──從某方面來說,這是戰爭之所以打得起來的原因之一。

整體來說,這本書對反社會人格者的剖繪很簡單易懂,病例很有趣,背景資料也算充實。不過書裡的一些論點相當「大美國主義」,九一一就不用說了,她在書中提出的一個論點是,東亞社會(包括台灣)中的反社會人格很少,但是美國很多,這是因為西方極端強調個人主義,而東方的神學觀則認為宇宙萬物互相依存,因此人與人之間的連繫會產生義務感,而成為良心的基礎。這個論點我個人持保留的態度,不要說東方文化諱疾忌醫死要面子的傳統了,至少該設計一個有趣的心理實驗來證明這裡反社會人格比較少吧,不可以拿著「外國老太太的東方」來湊字數喔。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所以,欺負汝友B氏(亦稱皮氏)也是在權威人士某鼠的教唆下而成立的。(茶)

渡輪鼠 提到...

在這個議題上,雖然那隻老鼠完全不介意被視為權威人士,但仍要指出S氏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茶)

匿名 提到...

欺負汝友B氏(亦稱皮氏、逼氏),與掛羊頭賣狗肉有何干係?鼠氏亦曰皆為B氏(亦稱皮氏、逼氏)自作自受,既馱又ㄕㄡˋ而來呀--還請權威人士鼠氏詳解~~XDDDDD
是否B氏(亦稱皮氏、逼氏)又會哭咩咩衝來灑蝦米抗議(前提是不迷路)?

渡輪鼠 提到...

有同進絞肉機的關係? XD

我想她應該是已經迷路了,據說是昨晚/今日清晨要來抗議的不是嗎? XDXD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