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2003

UK日誌 032 唐人街

唐人街有很便宜的電話卡。

賣電話卡的那家店感覺起來很香港,我以為我住的那家旅館樓梯已經夠窄了,這家店和旅館比起來卻猶有過之。我以冒險的心情跟在P和I後面上樓。之後來到位於三樓﹝?﹞的店面。

這家店很簡單,整體說來長得像車站售票口﹝我個人覺得也滿像當鋪的﹞,老板和老板娘坐在透明玻璃後面,櫃台上貼著價目表,櫃台裡面是一整排一整排的電話卡。

這裡也有我慣用的那種電話卡,這種卡在大學附近的店面也有賣,定價20磅,東方商店賣十八磅。但是這裡只要十四磅。^^ 我買了兩張。

之後我們在唐人街附近到處亂晃,無意中來到了Murder One.

前文已經說過,位於查林十字街的Murder One是推理迷聖地。

這家書店應該是以推理書店起家,但是目前已經不再專賣推理書籍。一樓大概有1/4的空間挪出來讓給了言情小說,然後那個地下室應該會讓奇幻迷非常大心。

我個人偏好老一點的推理作家,對架子上那堆閃閃發亮的新書不大感興趣。後面那一架子福爾摩斯讓我眼睛一亮,不過礙於背包裡那本沉重的福爾摩斯全集,我並沒有做出太瘋狂的舉動。

在這間書店晃過一圈之後,我直接找上店員,問他Josephine Tey﹝約瑟芬‧鐵伊﹞的推理小說放在哪裡。那位老先生指給我看,但是他看我彎著腰在那邊看來看去看不到,最後乾脆走過來,把書指給我看。

聽說鐵伊和桃樂西‧榭爾絲、阿嘉莎‧克莉絲蒂齊名,不過這三個人的作品中,我個人比較偏好鐵伊和榭爾絲的作品。這次來英國,書店裡到處都是克莉絲蒂女王的大作,讓我十分遺憾。這回來到Murder One,當然會想要抓兩本鐵伊或榭爾絲回家──畢竟福爾摩斯已經是本人的囊中物了啊。 ^^

我在台灣已經買了「博來‧法拉先生」的中文版,這次本來想來買「時間的女兒」,可惜架子上沒有這一本,不過我還是很高興地抓起「歌唱的砂」和「法蘭柴思事件」去付帳。

之後我們去唐人街吃飯。

倫敦的唐人街放眼望去到處都是餐館,街上華人的比例相當地高,站在這裡,實在有種恍惚之感,好像自己並不是在英國。

空氣中的那種味道並不像台北,反而和我記憶中已經很模糊的香港有點類似。

我們去一家「便宜又大碗」的店吃飯,這家餐館從待客的方式到菜色都港味十足,我點了一碗雞球粥,粥碗很大沒錯,但是那個粥真的一點都不好喝。

難道是我太挑嘴了嗎? (思)

吃完飯之後我們就去戲院買票。這家戲院有個很氣派的名字,叫“Her Majesty’s”。我們進去買票,那位賣票的先生說,票是還有,20磅一張,而且位子不好。

我們點頭了。

買完票之後,我和P和I說再見,她們回旅館整理東西,我跑去逛dvd.

這邊有一家dvd專賣店正在特價出清,很多老片子大概都只要台幣390,十分令人大心,我在那邊晃了很久,盤算到底要買哪些片子回家。

時間到了,我就一個人晃回戲院。

早幾年去國家戲劇院,那邊的吧台和客人都很有距離,穿得正正式式的客人不大願意走向那看起來沒什麼情調的吧台,只賣汽水咖啡等飲料的吧台也顯得意興闌珊,一旁賣咖啡熱巧克力的販賣機還比較有生氣一點。

在這邊完全不是那回事。

早入場的客人脫下寒冬的大衣,三三兩兩地自吧臺人員手中接過倒在玻璃杯裡的飲料,坐在舒服的沙發椅上閒聊。

我不知道這幾年台北的國家戲劇院變成什麼樣子,但是我覺得舞台與觀眾的距離在這裡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

倫敦佬比我所見到的台北人早適應劇院這樣的生態──這裡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卻還不是當年台北人生活的一部份。

我還沒有老練到跑去吧台要一杯酒,所以我坐下來看剛剛買的節目單。

P和I很快地出現,我們入座之後,很快就發現所謂的「位子不好」是什麼意思──我們的視野當中都有一根很堂而皇之的柱子立在那裡。

於是開演的時候發現後面有一排空位的P和我就很自動地往旁邊移動過去了。我們原本以為那些人不會出現,結果我們錯了。

他們只是遲到而已。﹝明明不是同一批人啊,為什麼那麼巧,大家同時遲到? :~~﹞

於是後來P和我很丟臉地驚動了帶位員,很丟臉地換回原來的位子。>_<

丟臉的事少談,我們回到這場歌舞劇吧。

這是我第一次看歌舞劇,也是第一次看「歌劇魅影」這個故事。

我之前在台灣就買了「歌劇魅影」的CD,音樂已經聽了很多次,但是一直沒什麼興致去看故事。這次看了歌舞劇,那個故事本身還是不吸引我,不過我不得不承認安德魯洛伊韋伯是真的很厲害,他的音樂非常有感染力,那位演魅影和女主角的演員歌聲也非常好聽。

我是覺得之前的CD已經很不錯聽,但是看現場的感染力更強。

雖然有點丟臉,歪著頭脖子很酸,票也很貴,但是,這是個很愉快的夜晚。 ^^

我在地鐵上和P、I兩人說了再見,之後一個人走回旅館。

這實在是很累人的一天。

所以我很快就睡著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