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003

UK日誌 031 科芬園

在去科芬園之前,我們走進肯德基,先吃了午飯。

我那間大學附近沒有肯德基,我這個人雖然也喜歡熱食,但是沒有像樣的熱食,我寧願啃冷冰冰的三明治,或是多花一點錢去英國的tea house或咖啡店吃jacket potato填胃。

基於我對麥當勞漢堡王這類速食的偏見,這是我來英之後第一次吃肯德基﹝之前因為時間關係吃過兩次M﹞。不過,一直就覺得炸雞過於油膩的我,後來點了炸魚漢堡。

這兩個東西其實差不多油,只是吃漢堡比較不沾手而已。=___=

吃完飯以後,我們坐上地鐵,來到了科芬園。

科芬園臨近蘇活區﹝SOHO﹞,我之前在小說故事裡看過這個地名很多次,一直以為這裡有個大花園﹝因為英文是Covent Garden﹞,不過我的認知顯然有點問題,這裡並不是花園,就像之前C學院裡的suite不是套房一樣。

P和I已經來過這裡很多次,她們這次要來買鞋,我和她們約了時間地點,之後就一個人去外面亂晃。

說起來,科芬園大概就像台北西門町,這裡有很多很多商店百貨,還有一個綜合性的市場,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小販,外面還有。和台灣夜市最大的差別是,這裡沒有吃食的攤位。

我覺得英國和台灣有個很大的差別,那就是你在這裡很難看到小吃。

我並不喜歡英國的飲食文化,超市晃來晃去再怎麼吃都只有雞蛋牛奶吐司麵包,每樣東西都很冷,熱食感覺起來都好油,買個食物要走好遠好遠。

但是這裡的空氣真的沒有那種油膩感。

我是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全台北我最不喜歡的地方可能就是南陽街。我非常討厭那裡好像會被我踩出油來的黏膩人行道,和整條街上「食油」的氣味。

一些老同學總會告訴我那邊哪家店什麼東西好吃,但是我就是沒辦法在那個地方坐下來吃飯,腳底下和空氣中的食油總是讓我非常不舒服。

英國沒有這種東西。

唐人街可以嗅出一股類似的味道﹝因為滿街都是中國餐館啊﹞,但是沒有南陽街那麼可怕。

我又扯得太遠了,請大家回到科芬園吧。

這次來倫敦,我大概都只在蘇活區﹝就在科芬園和下文會提到的牛津環區附近,不過我後來看地圖發現,我其實沒有走進蘇活區﹞外圍閒晃,不過,科芬園這邊是有幾分街頭藝術的氣息。這邊有很多街頭表演,這一篇遊記的照片就是其中之一,這位仙女姐姐是投幣式,雖然她沒有擺出價目表,但是,你要她幫你揮動魔杖可是得付錢的。^^

閒晃之後,我們去M&S買東西。

M&S這家無所不賣,價格居高不下的超市在科芬園當然也有分店,I受人之託,要在倫敦的M&S買到這家店童裝部獨賣的「小哈圍巾」。

是的,就是哈利波特脖子上那一條鮮橙色和暗紅色的斑紋圍巾。 ^^

不過這條圍巾顯然熱賣非常,這邊已經一條不剩。

我唸的大學附近也有M&S,但是我從未見過這條圍巾,在街上也沒見過哪個小孩子圍這個樣式的圍巾,想來大家都買回家做紀念了吧。 ^^

在售貨小姐的說明下,我們轉往牛津環區﹝Oxford Circus﹞的M&S.

牛津環區是倫敦人逛街的好去處,這裡一整條街﹝攝政街﹞都是各式各樣的高檔商店,整體感覺比方才的科芬園「昂貴」一級。以台北的狀況來比較,科芬園大概是西門町,而這裡就是台北東區。

感覺上幾近無限輻散的台北東區。

我們在這裡的M&S也沒有找到那條傳說中的圍巾,於是我們沿著攝政街往唐人街附近走,去那邊找有在出售半價歌舞劇票券的店。

我們一行人邊走邊逛地走過攝政街,今天是23號,折扣是27號下﹝感覺上非常固定,大家都知道,這點和台灣百貨公司不大一樣﹞,但是大家好像還是要趁著聖誕節之前出門好好採購一番,路上人山人海,我還差點因為拍照的關係和其他兩個人走散。

這時候天色已經黑了,街上的聖誕燈飾一個個亮起來,感覺真的很有過節的氣氛。

我們走了大概半小時﹝?﹞,然後找到了那家店,詢問的結果和之前路上看到的小店都一樣:沒有。

倫敦這裡有好幾家歌舞劇院,戲碼常年不變﹝演員應該是會定期更動吧﹞,感覺上這些劇院是把票批給市內各個大小店面出售,於是我們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賣歌舞劇票券的小鋪子,很多都是以半價做號召。

所以喜歡看歌舞劇的人可以一家問過一家,運氣好的人就可以買到便宜的票。

我們前前後後一共問了三四家,都沒有「歌劇魅影」,最後一家店的小姐說有票,但是一張要價40磅,折合台幣約兩千元。

天哪,我在台灣還沒有花過這麼多錢去看過舞台劇。﹝←向來購買500元價位票券的人﹞

話說回來,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已經很多年都沒有去看舞台劇了。我最後一次走進國家音樂廳,是為了去聽The King Singers﹝我很喜歡的合唱團體 ^^﹞的合唱,那已經是四年前我還在台北唸書時候的事情。

我們一陣商議之後,決定開演前去劇院碰運氣﹝有人會退票或什麼的,這時候劇院會以比較低的售價將票賣出﹞,之後我們就去唐人街那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