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2008

小人的庖廚 023 再次挑戰‧戚風蛋糕


總算成功了95%的戚風蛋糕,這次烤的是紅茶戚風,底部還是有一點點沒有拌得很勻。

前陣子一直在試戚風蛋糕,一連被KO五次,五次的狀況都不大一樣,第四次和第五次的時候,前三次沒出現的大型氣泡也出現了,每況愈下,實在讓人非常挫敗──去書店查了糕點書,也在網路上參考了別人的經驗,大概知道問題應該出在蛋黃麵糊與蛋白霜混合的步驟,這個步驟必須使用「切拌法」來混合,否則蛋白霜會消泡,前功盡棄。

於是問題就來了──到底什麼叫做切拌法(fold-in)啊?



這隻老鼠對切拌法的理解示意圖,它其實比較像「翻」而不像「拌」。紅色代表刮刀方向,這裡畫的是比較容易畫的第一動,先把蛋白霜「翻」進蛋黃麵糊裡,第二動以後,就要像底下說的,先「切」再「翻」,並配合「轉」盆子的動作。

使用切拌法的用意在於,在混合蛋黃麵糊與蛋白霜時,讓蛋白霜的消泡程度達到最低,所以要避免「攪拌」。一開始將少量蛋白霜加入蛋黃麵糊裡的時候可以用攪拌+切拌的方式,但是之後要混合大量蛋白霜和麵糊的時候,就只能用切拌的方式來混合,不然蛋白霜會消泡,蛋白霜如果消泡,蛋糕膨不起來,蛋糕體下層很容易變成無法入口的布丁狀態,冷卻時也會塌陷。

總之,雖然書上一直強調蛋白霜要打到什麼程度,但是就算蛋白霜有打起來,攪拌手法不對的話,戚風還是會掛點的……

切拌基本上是把最底下的麵糊「翻」上來的動作,之所以叫做切拌,是因為標準動作是先用刮刀像切蛋糕一樣把碗裡的混合物「切」一半,然後如上示意圖的動作去「翻」左半邊的麵糊,之後用左手把盆子轉個30度角,重複相同的動作,如此這般地把蛋黃麵糊與蛋白霜給「翻」勻(以上是對我這個右撇子來說比較方便的方向)。

這樣混合出來的麵糊大概足足比之前所做的測試多出大概近600-900 ml的體積(都是空氣),真的差很多……T_T

這回切拌的時候也發現,我這個初學者一開始就挑戰20公分的八吋模其實是不智之舉,因為那個麵糊體積很大,不是很好掌握──事實上,我家的烤箱也不能說是很適合這個模子,烤個十分鐘大概就得把上火關掉,不然上層會變成焦炭。

基於操作便利性和烤箱的問題,我下次應該會把麵糊減量來烤,希望能夠順利全部「翻」勻,然後蛋糕頂不要那麼焦……

總之,以上是三十五個雞蛋、一袋特級白砂、一袋低筋麵粉、半瓶橄欖油、四顆葡萄柚、三大匙Wittard紅茶、外加這隻老鼠體重上升N公斤的血淚教訓,希望它們的犧牲能夠替下一個人節省一些成本。

另外,這次多出來的蛋黃,我拿去打芝麻蛋黃醬了,味道還不錯說。X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