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2004

HOME 006 華語、英文和日文


L系前人行道上的花。

因公司要求,我最近開始學日文,目前程度是剛剛把五十音的平假名、片假名背起來,清音部份「想一下大概可以認出來」,濁音半濁音拗音剛剛學完,「想很久還不一定能發出正確發音」的階段。(是誰發明「五十音」這種騙死人不償命的名詞的?騙人!騙人!)


前陣子上到濁音與出氣音因位置不同而有不一樣發音的發音規則。才上完ろ行首位發ka(ㄎㄚ),其他位置發[ga](音ㄍㄚ,不可以寫成ga),而它頭上加兩點的濁音ゎ的發音雖然寫成ga,但發音時喉嚨要用力,變成一種我們不是很熟悉的音……而ギサシ與クザジ的差別在前面是很正常的da、de、do,後面則要把舌頭吐出來,發出我們有時開玩笑說人「大舌頭」的音。

這讓我想起自己國一剛剛開始學英文的時候,sh-ch、n-長n、長i-短i、e-倒3、a-蝴蝶a等發音的差別困擾了我好久。後來到了國外,發現英語系國家的人當然可以分辨出這些細微差異,但是他們完全聽不出華語四聲(還有輕聲)之間的差異,那時候我真正「切身」體會到這兩種語言系統之間的差異──不止是文字系統的差異,還有發音上的差異。

對我來說聽起來完全一樣的ギサシ與クザジ到了日本人耳朵裡當然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其他語言亦然,我記得有一回我試著向O學用廣東話數數,不過還沒學全,她就已經笑得東倒西歪了。:~~~

這張照片是去年春天在L系外面拍的,那是一棟很醜的建築,所以我們看花就可以了。:P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