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2003

UK日誌 029 尋找貝克街

第二天我起了個大早,七點半就下樓吃早餐,不過很顯然所謂的早餐七點半開始是七點半開始預備,不是說七點半可以入席,於是我坐在旅館的餐廳裡等了一陣子,看著那位美腿姐姐把吐司可頌麵包英式鬆糕搬出來放好,把牛奶和柳橙汁倒進罐子裡,然後走上前去自己把兩片吐司丟進烤麵包機裡面,按下開關──

奶油果醬吐司、起司、牛奶、加上一杯咖啡。

想起昨晚的房間,看看眼前的早餐,然後再想想之前學校附近那家B&B豐盛到不行的早餐……我深深感到倫敦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

早餐吃完之後,我就去地鐵買了「一日之內在一、二區任意晃盪」的地鐵票,開始了今天的旅程。

對我這種只來倫敦住五個晚上的鄉下土包子來說,買這種全天不限次數的的地鐵票是最划算的,坐過台北捷運的人都知道捷運系統的便利,倫敦地鐵是捷運的老祖宗,當然也是個四通八達的快速地下網路。

然後在此向沒有來過倫敦的人解說一下:倫敦地鐵在當地叫做TUBE﹝感覺上不是什麼敬稱﹞,共有六區,這六區是以同心圓往外排列,因此一區就是倫敦市中心遊樂場所最密集的地方。而我之所以會買一、二區的票,當然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單賣一區的票。﹝泣﹞

倫敦地鐵和台北捷運相較之下相當昂貴,單趟就要一磅六﹝約NT80﹞,而我買的當日票要五磅三﹝約NT 265﹞,之前P和我說過使用火車優待證Railcard﹝學生才可以辦﹞可以打折,不過後來事實證明並不可以,只是,如果你是在上午九點半以後搭地鐵,就可以折掉一磅左右的價錢。

我在車站買好車票,抓著昨晚抓在手心裡的地鐵地圖,有點緊張地坐上Victoria Line,到牛津廣場站換Bakerloo Line,然後在貝克街站下車。這一站會叫做貝克街,當然是因為這裡臨近貝克街221號b座,傳說中諮商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的住所兼辦公室。

不過我想得太美了。

Bakerloo Line在前一站就開始廣播說下站不停,就在我死命祈禱自己聽錯的時候,車子已經走到貝克街,車速也慢了下來。我才高高興興地站起來準備下車,車門完全沒動靜,車子卻又開了……

我就這樣站在車門前面,好不容易捱到下一站,車子停下,這回車門也沒有要打開的跡象。

媽啊,難道我廣播聽錯得如此離譜?

就在我對神奇的倫敦地鐵感到一個頭兩個大,準備退守到座位上的時候──

車門開了。=_____=

深感自己和倫敦八字不合的我下了車,然後去搭反方向的車子,這一回,車子總算在貝克街停靠。

事後P告訴我,倫敦地鐵常常因故不停﹝如果我沒弄錯的話,這次好像是因為整修的關係﹞,所以他們的市區通勤時間平均說來要45分鐘。

突然之間,我覺得台北也不那麼一無是處。 >_<

不過無論如何,我總算來到貝克街了。走出地鐵,就發現這個地鐵站瓷磚有很多都印(?)著福爾摩斯的頭像,有大有小,總之全部都是他的側面剪影。 ^^!|||

我滿懷欣喜地走上去,照著地圖和仰頭走到街口才看得見的路標奮戰了一陣子,總算看到一個完全不像博物館的綠色建築就這樣靜靜地站在貝克街221號b座旁邊,那個招牌上寫著「夏洛克‧福爾摩斯博物館──紀念品、書籍、古董、珍玩」。

我跨過馬路,發現裡面有人沒錯,但是門上掛著「CLOSED」的牌子,至於他什麼時候開門營業,一點線索也沒有。

這是在考驗愛讀福爾摩斯故事的人嗎?問題是,本人雖然愛看一些推理小說,卻從來不是個推理迷啊! =___=

無奈之下,我拿起地圖,看看附近到底有什麼地方可以去。沒多久我就發現不遠處有個叫做「夏洛克‧福爾摩斯」的地方。

難道有雕像嗎?

我照著地圖往前走,貝克街這一帶感覺上是很幽靜的住宅區,房子的建築樣式也都很有古風。然後這邊有一條小小的商店街,規模不大,不過我在這裡看到倫敦的第一家星巴克。﹝維多利亞車站那個攤子就不算了,那個不是一家店,不過我後來發現倫敦星巴克泛濫的程度和台北有拚,維多利亞車站後面確實有一家星巴克在那裡﹞

我去一家商店裡挑了四顆蘋果,然後高高興興地繼續往前走,找到了那個「夏洛克‧福爾摩斯」。

那不是雕像,那是一間叫做「夏洛克‧福爾摩斯」的旅館。

我站在旅館前面心裡開始罵某個s開頭t結尾的英文單字,但是我很快就發現其實這家旅館不過是從眾而已。這個社區有很多商家都用福爾摩斯和華生做店名,有的用他們做廣告看板,福爾摩斯基本上已經和西方的蒙娜麗莎、中國的包公、日本的水戶黃門一樣,變成一個過度普及以致於沒有人願意去正視這個形象的東西。

可憐的福爾摩斯。

我在街上晃了一圈之後,九點半回到博物館大門,那裡仍然高掛免戰牌。

於是我往另一個方向走,意外地來到了攝政公園。

倫敦有很多很多公園,我個人最喜歡的目前是聖詹姆斯公園,排名第二的就是這個驚鴻一瞥的攝政公園。

這裡很安靜,有個池塘,水裡樹上都有很多種鳥類。這裡的鳥都不怕人,想來倫敦人在此貢獻了不少鳥食。

我沿著池塘走,之後走出公園,沿著外牆慢慢走回來。

公園對面是學校,好像也是商學校,整個房子漆成米色,對我這個不懂得倫敦人審美觀何在的傢伙來說,這個顏色是在告訴我他有很多經費去維持這棟建築物的潔淨美觀。

就在不解風情的我回到博物館時,我已經不是第一個客人了。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