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2002

UK日誌 019 NHS

禮拜五。

今天一早,我九點半就到健康中心報到,之前我來此註冊的時候櫃台的護士小姐幫我約今天早上要來做健康檢查。

我準九點半到,和櫃台確認之後,就在外邊候診室的椅子上坐下。

五分鐘過去,十分鐘過去……

眼看著長椅上的人一個個被廣播叫到樓上去,我心裡越來越不安。

會不會已經輪到我了,只是我聽不懂廣播,所以他們就直接跳過去?

不,不會的,那些去樓上的應該是去看醫生的門診,我只是來見護士做健康檢查而已,應該……

就在我這麼自我安慰的時候,一個護士走了出來,把一個女孩子叫了進去。之前我從她和櫃台的對話可以知道,她也是來做健康檢查的。

我之所以會聽到她和櫃台的對話,當然就表示我來得比她早。

我再也忍不住了,衝到櫃台去問。

答案是請我繼續等。

如果我現在人在台灣,這點小事是沒什麼,但是來到英國之後,靠著一種無法100%確定的語言和人溝通,有時候你會嚴重懷疑自己和對方的溝通是否如你所想的簡單順當。

我坐回椅子上,繼續我的不安。

大概又過了五分鐘,一個很面熟的護士走出來叫了我的名字。

這個護士阿姨就是之前來海外學生介紹會簡介英國公醫制度的人。

護士阿姨和氣地招呼我坐下,幫我量身高體重血壓,詢問我的用藥情形﹝主要是你對什麼藥物過敏﹞,是否抽煙喝酒……

拜她所賜,我發現我瘦了三公斤。

﹝給某p貓的主人:由此可知,要減輕體重,光得憂鬱症是沒有用的,送牠來英國多跑跑吧。﹞

之後好心的護士阿姨再度提醒我,在這裡懷孕生小孩是免錢的。講完這個話題之後,她問我要不要打流感疫苗。

當然要。

我在台灣一天到晚感冒,被人嘲笑說是病毒培養基,如今好不容易來到英國,如果可以的話當然是離流感病毒越遠越好。

我挨完針之後,就去健康中心不遠的研究生院拿銀行要的地址證明。

我本來打算拿對帳單去,不過昨天回家仔細一看,那張對帳單是我那個step account的對帳單,和first welfare這個戶頭一點關係也沒有。為防萬一,最保險的辦法就是去拿地址證明,兩邊都省事。

由於已經開學,研究生院沒那麼忙﹝因為收了滿多海外學生,所以這裡在開學前夕每天都忙得像在打仗,佈告欄上也貼滿了沒有宿舍要找人合租房子的紙條﹞,所以這回我只花了五分鐘就拿到我的地址證明。

我帶著那張證明去見v小姐。

我十點五十分走進銀行大門,很快地就和v小姐坐下來討論我的戶頭,開戶手續辦完之後,我決定要問她昨天那個 “cash bar” 的問題。

“Cash bar?” 她一臉困惑。

我對她解釋了整個情況之後,她笑了。 “It’s ‘cash back’, not ‘cash bar’.”

之後我坐在椅子上接受另一個culture shock.

所謂的cash back是英國超市一項服務,如果你在該店刷卡購物,店員就會問你要不要cash back. 如果你說要,那他就會給你等值﹝=你在該超市消費額﹞的現金,然後你的刷卡金額就乘以二。

嗚嗚嗚,我在台灣從來沒聽過有這樣的事啊……

﹝這件事我後來和不少人哀過,也有不少熱心人士熱心地為我解說,在此謝謝各位。﹞

講到這裡,我想說一句話。

我常常在英國留學網站看到一些責怪英國銀行效率差、服務態度不好,還有不給外國學生優惠、拒絕讓短期學生﹝來唸語言學校或其他﹞開戶、不發給信用卡﹝只給cash card或debate card﹞的種種情事。

我來這邊之後,自己亂闖跑去開戶,所有的銀行術語該怎麼說我都不清楚,都是一樣一樣用彆腳英語和銀行經理溝通。開戶的過程中,除了整個過程十分緩慢以外,我遇上的那兩位經辦經理和四五個銀行櫃服人員基本上都對我這個外國人待之以禮。

開那個step account花了整整一週,之後因為first welfare的問題又和銀行纏鬥了一個禮拜。這和台灣或美國開戶的速度比起來當然很慢,但是這是本地辦事的風格,正如同某舍友的男N所說,你今天踏在別人的土地上,你就要去適應本地的作風,是你去適應環境,而不是環境來適應你。

這當然包括英國銀行在金錢上的保守觀念。

英國就像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公務機關,你要辦所有的事情都要事前計劃,一步一步按步就班慢慢來。你要很用力去讀他們提供的那些介紹,把整個系統摸清楚﹝這裡所有的系統運作和台灣完全不同,如果你硬要把台灣或美國那一套套在這裡,那當然會覺得很煩﹞,之後你才能找到負責辦事的人、讓他處理你要辦的事情。

在交辦的過程中,你隨時都會發現這裡的系統有一些和你認知中「理所當然」之事不一樣的地方,如果你不開口問,不開口要求,那事情就會這麼模糊過去。

當你自己一個人在外面辦事情的時候,不可能要求這裡每個人都顧慮到你是個亞洲人、英文不好之類的事﹝亞洲人也有英文很好的啊﹞,如果你什麼都不說,對方根本無從得知你的英語程度,只能當做你完全聽懂了。

每個人遇上的問題都不一樣,這一點,我得說我是個很幸運﹝或說是大而化之﹞的孩子,到現在好像還沒有遇上什麼太大的困難。

好,閒話扯完,我們回到日記流水帳。

銀行的事辦完之後,我就去上本學期第一堂課,TT。

我準時走進教室,發現裡面小貓很多,不過我都不認識,老師也遲遲沒有出現。

TT是大學生和研究生的共同課程,在場有很多英國大學部的學生,我們大家等了十五分鐘之後就上樓去找秘書Sara,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上去之後事情就很清楚了,第一堂課是seminar,開學第一天當然不會有seminar,所以我們這群早到的鳥兒並沒有蟲可以吃。

我們等到第二堂課,老師總算出現。他發了一份資料下來,裡面是我們每一堂課要討論的文章內容。

不多,大概是二十本書吧。

我還戒慎恐懼地翻著書單時,已經有人舉手問老師有沒有textbook.

他寫了三本在黑板上。

本地課堂發給的書單內容遠比我在台灣唸書時多上許多,不過這裡的上課設備並沒有台灣某些學校「先進」,這裡的老師還在用黑板和粉筆,還是在吸粉筆灰。

說真的我滿懷念這種感覺。

我大一大二的時候老師還有人在使用粉筆和黑板,但是大三以後就都改成幻燈片和投影片,我後來一直就覺得那種上課方式過於急切冰冷,很多老師想要在一個小時內塞給你大量資訊的結果,是每張幻燈片在台面上停留的時間不到30秒鐘,有時候我會懷疑他本人是不是還記得那張幻燈片上面寫了些什麼。

第一堂課是概論,整堂課就只是給你一個基本觀念,告訴你TT是什麼而已。

我比較擔心的是那張書單。

我知道就算我一下課就衝到圖書館去也沒有用﹝圖書館很遠,以本人的腿長是不可能贏過其他童鞋的﹞,根本就不可能借得到書。

到底該怎麼辦比較好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