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印度烤餅。
去年六月搬家之後,緊接著忙著把先前接案的工作結束,又忙著找工作,今年過年,想說要請老爸老媽來家吃飯,卻發現老弟過年沒假,只得提前準備「家宴」,結果老弟在周末被抓去工作,仍然吃不到這一頓。XD
這次我試了新菜,就是羊肉咖哩和印度烤餅,兩種食譜都是參考網路食譜下來改的,因為全都是新鮮材料下去自製,很投我那有機食品狂的老爹所好。
以下是這次食譜的記錄:
羊肉咖哩
材料:蒜頭5顆、薑約2指大小、辣椒兩條、洋蔥1顆、蕃茄2顆、新鮮羊肉半斤。
蒜頭、薑、辣椒兩條(去籽)剁碎,入鍋爆香,加半杯水轉小火悶煮10分鐘。
洋蔥和蕃茄切丁,入鍋拌炒,加入適量的鹽,小火悶20分鐘。
羊肉塊入鍋,加入薑黃粉2大匙、日式咖哩塊(中辣)2塊、小茴香籽1茶匙、胡荽粉一茶匙、6粒搗碎的丁香。
加半杯水,小火燉煮至滾,關火繼續悶1-2小時。
食用前小火加熱至滾,投入適量青蔥和香菜葉。

印度風羊肉咖哩。
印度烤餅
材料:2-3克乾酵母、3/4杯溫水(比室溫略高即可)、3茶匙糖、1/4杯優格、1個蛋(打散)、1/4杯融化牛油、2 茶匙鹽、約4又1/2杯中筋麵粉。另準備一點融化牛油,和一點自己喜歡的香料。
取一小碗,將酵母加在溫水內,攪拌使溶。
(如果要確認酵母是不是還活著,可加入一點糖,置於溫暖處,若為活酵母,10分鐘左右就會冒出細小的氣泡)
將優格、糖、鹽、蛋(打散)、融化牛油、酵母水混勻。
在另一個大碗中放入2杯麵粉,在中間挖一個洞,把前述的混合物加進去,用湯匙攪成麵糊。
逐次加入剩下的麵粉,加到麵糊變硬無法用木匙攪拌為止。
用手揉麵,其間可加入適量麵粉(這次的用量共計約4-5杯),揉成光滑有彈性的麵糰。
把麵糰放在大碗內,蓋上濕布,置於溫暖處,直到麵糰變成兩倍大為止(我這次是放隔夜,夏天應該會快一點)。
取出麵糰,並將裡面的二氧化碳揉出來,之後分成十份,揉成圓球,醒10分鐘。
250℃預熱烤箱。
將小麵糰做成中間薄四周厚的碟形,抓住其中一邊往外拉,做成水滴形(長度約為手掌寬)。
在餅上塗一點融化牛油,並灑上自己喜歡的香料,我這次用的是百里香。原食譜建議使用小茴香子或罌粟子。
放入烤盤,烤約10分鐘,直到餅呈金黃並膨起為止。
這道咖哩是辣味的,不過不算很辣,原食譜的辛香料下得更重些。後面的幾種香料是參考另一個食譜加的,我個人是覺得小茴香和和羊肉很對味,而胡荽粉(這是香菜籽的粉,不是香菜葉喔)和咖哩感覺很合──聞起來就覺得「印度咖哩就是這個味道」。
這樣的烤餅本身味道不重,配咖哩吃剛好。如果想要單吃,鹽可能要下重一點。基本上整個發酵的過程可以直接用泡打粉取代酵母來做,但是我覺得泡打粉做出來的餅沒有那種咬勁和口感,所以這次乖乖用酵母來做餅,效果還不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